瘙痒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特别到了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更是痒痒痒。
瘙痒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作为一种伴随症状出现,见于多种疾病和生理状态。
比如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手癣、脚癣、体癣等感染性皮肤病,银屑病(牛皮癣)、玫瑰糠疹等不明原因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还有少部分可以见于蛲虫、虱子、疥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这些皮肤疾病,是皮肤本身出现了问题,常表现为先出现皮疹,而后瘙痒,也可以表现为皮疹和瘙痒同时出现。
瘙痒多持续存在,可以由于环境变化、衣物刺激、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影响而阵发性加重。
比如神经性皮炎、单纯性瘙痒(出现粒粒分明的皮疹或者小丘疹,瘙痒剧烈)、瘙痒症等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一般皮肤本身没有实际问题,而是神经功能出现障碍,过于的兴奋、敏感,从而让人产生了瘙痒的错觉。
多先出现瘙痒,后由于搔抓出现皮疹,长期的摩擦、搔抓还可能导致皮肤变厚、变黑,或者继发一些皮肤损害,呈现出一种类似于皮肤病的表现。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导致的瘙痒常是阵发性的,可以随着注意力的转移而减弱。
如果出现了持续、顽固、不明原因的剧烈瘙痒,又看不见皮疹,就可能提示出现了一些全身性疾病。
比如肾功能衰竭、黄疸等肝胆疾病的病人可能由于尿素、胆汁排泄不畅,导致尿素、胆汁通过皮肤渗透排泄,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多见于中老年人。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也可引起皮肤瘙痒,同时还可以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多见于年轻人;糖尿病可导致皮肤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因外界刺激或者发生感染而引起瘙痒。
一些恶性肿瘤的病人,也可能会出现顽固的、难以治愈的瘙痒,且多会伴有短时间内的体重下降。
另外,如果内分泌失调,出现一系列生理性或者病理性的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出现瘙痒。
女性出现生理期瘙痒、妊娠瘙痒十分常见,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
妊娠瘙痒一般会在怀孕3个月后出现,在分娩前2个月达到高峰,瘙痒剧烈,还可能影响孕妇的生活、睡眠。
除此之外,老年人瘙痒也十分常见。多由于皮肤弹性变差、皮肤变薄、皮脂腺萎缩等皮肤老化原因,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没有油脂保护,易干燥,就容易出现瘙痒。
既然这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瘙痒,那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帮助止痒呢?
我们都知道疼痛时可以吃“止疼片”,发热时可以吃“退烧药”,但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还没有“止痒片”出现,不能从根源性解决问题,只能通过一些药物来缓解瘙痒。
研究发现,组织胺、五羟色胺等炎性介质是可以引起瘙痒的。
所以因过敏、炎症等引起瘙痒的患者,就可以适当针对性的服用一些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抗过敏药来缓解瘙痒。
但如果是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瘙痒,使用抗组胺药止痒效果甚微,则可以使用谷维素等调节、营养神经的药物,地西泮等镇静类药物来进行缓解。
对于妊娠瘙痒,如果情况轻微可以涂抹一些缓解瘙痒的药膏,稍严重的可以短期使用一些激素药膏,或交替使用。妊娠后期,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抗组胺药物,但妊娠早期(3个月内)不建议使用。
刺激性止痒剂,可以通过刺激来压制瘙痒感。比如涂抹含酒精,或者含冰片、薄荷等体感冰凉的止痒药水,或者捣烂的大蒜、辣椒泡水、花椒盐水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正常无破损的皮肤,而皮肤红肿、流脓、溃烂的情况则不能使用,否则容易加重炎症,或引起过敏。
安抚性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硅霜、油剂等,让瘙痒皮肤与外界刺激隔绝,或者使用硼酸冷敷,可缓解炎性红肿瘙痒。
抗炎、抗过敏药膏,比如莫匹罗星软膏等杀灭细菌的抗生素药膏,萘替芬酮康唑软膏等抗真菌药膏,或者可地松等激素类药膏。
但是要注意,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涂抹激素药膏会加重病情。并且,激素药膏长时间使用会有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副作用,建议不要在同一个部位连续使用超过两周。
大部分人瘙痒的时候都忍不住抓挠,但抓挠又容易抓破皮肤,损害皮肤屏障,增加感染概率,因此建议用轻轻拍打的方式替代抓挠来止痒。
还有一些人会选择热敷止痒,虽然短时间内的确有一定作用,但热敷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影响皮肤锁水,出现干燥,反而更容易痒,长期反复热刺激还会促进皮肤老化,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建议用冷敷代替,血管遇冷收缩,可以减轻炎症和肿胀。
对于本就皮肤老化,容易干燥的老年人来说,应尽量着装宽松、透气,减少肌肤裸露。不要频繁洗澡,洗澡水温不要过高,洗后注意涂抹润肤产品,适当多喝水等,都可以有一定的预防和减缓瘙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