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并引发相关临床症状。
糖皮质激素是其主要治疗药物,但是极少数患儿在激素治疗后,腹痛反而会加重,是怎么回事呢?类似的临床病例中,临床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如出现以下征象就要警惕可能并发肠套叠:
-
腹痛、呕吐及便血,腹痛部位由不固定变为固定,且为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出现果酱样大便;
-
腹胀,腹部体征固定,出现腹膜刺激征;
-
腹部触及肿物,腊肠样或条索状,界限清,可活动;
-
患儿一般状态突然变化;
-
用糖皮质激索治疗后症状不缓解,且有加重趋势时应考虑合并外科急腹症。
经典型肠套叠好发于回盲部。而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最常见的部位是回肠回肠型套叠,其次依次为回肠结肠型,空肠空肠型,其他类型很少见。
由于肠壁小血管无菌性炎症反应,肠壁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外渗,浆膜下及黏膜呈节段性出血,导致肠管蠕动快慢不均,并在局部有明显的蠕动减缓以至痉挛,导致肠套叠;
胃肠道分泌物渗入肠壁刺激肠管引起肠痉挛而至肠套叠;
肠腔内的血液经分解而产生胺类物质,继而刺激肠管引起肠痉挛和蠕动增强诱发肠套叠。
-
发病年龄大。平均年龄为 6 岁,远大于原发性肠套叠 4~10 个月的高发年龄,这与过敏性紫癜的高发年龄一致;
-
在肠壁水肿未完全控制前,肠套叠可能多次复发;
-
肠套叠部位多发,小肠套叠比例高,易合并肠穿孔、肠坏死,与原发性肠套叠不同;
-
空气灌肠复位率高,二次全麻灌肠复位有一定成功率,可重复灌肠复位,这样可避免部分手术。
过敏性紫癜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 50%~75%,胃肠道症状通常是良性的,多数情况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但少数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肠套叠、大量胃肠道出血、肠穿孔。如果不及时处理及尽早外科干预,则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肠穿孔最常见的穿孔部位是小肠,尤其是回肠,其次是空肠。肠穿孔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血管炎引起的血栓形成,导致缺血和肠壁完全坏死。
研究表明,腹痛距离发生肠套叠的时间较短,约 1~5 天,腹痛距离发生肠穿孔的时间较长,约 7~11 天。B 超诊断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敏感性高,而 CT 诊断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坏死敏感性高,因此,对于可能存在肠套叠者首选腹部超声检查,对于可能存在肠坏死者应考虑 CT 检查。早期诊断肠套叠、肠穿孔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减轻手术创伤。
1. 过敏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都有腹痛、便血、呕吐等症状,但是不能思想固化,在患儿出现腹痛加重时仍认为是原发病在进展,而忽略肠套叠等急腹症,而错过治疗时机。
2. 当然也有以肠套叠为首发的过敏性紫癜的情况,患儿以腹痛入院,经查体辅助检查等发现是肠套叠,手术解除肠套叠后,患儿仍有脐周痛,而后又出现皮疹,经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这时候也要跳出局限思维,不能认为脐周痛仅仅是因为手术后病情恢复的结果或者是手术后腹腔内存在少许炎症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