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40%以上的人遭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
过敏性鼻炎每年患病人数达5亿
2.4亿-5.5亿人群遭受食物过敏
预计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儿童5‐8%大于成人1‐2%
……
早在2007 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确认,过敏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排名第一位的环境流行性疾病。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国内也有不同的医学机构调查后声称,中国的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正在或即将爆发式增长。而对过敏患者来说,却在就医就诊中面临巨大的困难,虽然常常得到“过敏”的诊断,却很难在变态反应的治疗中得到很高的就医获得感。
扎实医、护、技人员基本功
保障诊、治、疗服务高效化
为扩充全院医务人员的新视野、不断开展临床新业务、新技术,全院每周正常开展3-5次的医技人员业务或实操培训,通过交流、学习与分享,将临床案例与理论实现更好的联动,促进医、护、技人员在开展诊、治、疗时完成每一次质的提升,持续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4月21日,我院特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过敏性疾病诊疗专家余咏梅教授莅院,为全院医务人员开展了以“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及免疫治疗”为主题的课程分享。
余咏梅教授分享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及免疫治疗
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上,余咏梅教授通过对当下过敏性疾病流行的原因分析,简述了过敏的进程、疾病分型、表现形态等,并强调过敏原检测在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至关重要。她通过对体内、皮内、体外三种过敏性疾病诊断方法的详细介绍,明确表示过敏原摄入的浓度可影响过敏症状的轻重,因此在做过敏原检查时不仅要定性,还要定量,更应针对过敏患者因所在季节、环境的不同引起症状反应的不同来进行排查。同时,余教授表示,过敏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次检查就能明确的,每一位临床医生都应该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应用不同方法多次检查,不能仅凭一次皮试就武断的进行脱敏治疗,“确诊”即“精准地明确”是诊断的前提。
当怀疑过敏时
三大指南共同推荐过敏原检查 余咏梅教授为我院临床医务人员分享了常见的体外检测的方法、优势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重要性。她强调过敏性疾病治疗中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环境控制、患者教育都应该全方位结合,并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免疫疗法的药品现状、治疗方案、运用细则及注意事项,对初级变态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人群的处理办法做了相应的讲解。
尘螨是我国主要的过敏原,其中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引起过敏性哮喘和鼻炎最重要的两种尘螨。分享会上,余教授通过引用《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第3卷第1期《屋尘螨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及哮喘患者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G4抗体的影响》的文献,对IgG4与脱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带领我院临床医务工作者深入论证“脱敏治疗后的患者血清中屋尘螨和粉尘螨特异性 IgG4 抗体水平均有显著上升,且 IgG4 抗体的增长水平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的相关结论。
分享会现场
余咏梅教授在英国医院进修变态反应课程(目前中国只有少数医学院开设)
我院临床医务工作者在与余咏梅教授的分享交流中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知识储备,对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有了更新的、更深入的认知,相信通过余咏梅教授的分享,大家都能从不同的维度去提升自身的诊疗思维、业务水平。
深耕学术探诊疗理念,勠力同心助临床服务。在医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汲取前沿学术,充实理论水平并运用于临床显得至关重要。29年来,我院在医学技术的核心板块医师端与技术端不断扩充,将更为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体系嵌入临床,把人文关怀纳入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强抓患者的诊疗效果和就医获得感,打造医学人文关怀,做有温度的医疗。而常态化的业务培训、分享是促进医技人员在开展相关诊疗时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的重要途径。
用专业心 做专业事每一次面对患者时的从容和专业,
每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更新,
都来自常年日积月累的专攻和坚持,
来自对知识探索的永无止境。
每一部高新仪器的引进
都需要每一位医技人员的用最快的速度
掌握、熟悉、运用,
只有亲身试炼才能真正“拿捏”。
京、沪、云专家组常态化会诊,
经典、疑难案例分享每期分享,
在参与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
每一刻时间都可以学习,
每一处细节都可以完善,
每一项工作都可以被超越,
科室内部自主学习小组定期“开班”,
将精益求精贯彻到底。
深耕学术,服务临床
对专业的探索我们从未止步。